摘要:“无醛”宣传的核心问题:概念偷换与技术局限、市场乱象:家居企业“无醛”宣传普遍存在的误导行为。
近日,食品标准GB 7718-2025规定特别强调一种或多种配料或成分的含量较低或无时,应标示所强调配料或成分在成名中的含量,不得使用“不添加”、“不使用”等词语,新标的发布给了很多擦边营销的食品企业当头一棒。据悉不能用“零添加”的征求意见基本上都是搞食品质量、体系相关人提出来的的,而企业的营销团队最想标识“零添加”,少了嘘头,就好像卖不上价格了一样。
有朋友就联想到家居行业产品“无醛”宣传是否也应该禁止。
一、“无醛”宣传的核心问题:概念偷换与技术局限
“无醛”≠“零甲醛”,就以板材为例,当前技术条件下,完全零甲醛的板材几乎不可能。所谓“无醛添加”仅指生产时未使用含甲醛的胶黏剂(如MDI生态胶替代脲醛树脂),但木材本身、防腐剂等其他材料仍可能释放微量甲醛。例如天然木材(如桉树、杨树)生长过程中自然含甲醛,还有就是ENF级板材(甲醛释放量≤0.025mg/m³)已是我国最严标准,但仍非绝对零甲醛,要知道任何检测方法都有检出限,未检出也并不代表完全没有。
二、市场乱象:家居企业“无醛”宣传普遍存在的误导行为
商家将“无醛添加”等同于“零甲醛”,利用消费者对甲醛的焦虑进行营销。消费者误以为“无醛”家具可即装即住,忽视通风和检测。实际上,即使符合环保标准的家具,在密闭空间内也可能因叠加效应导致甲醛超标。要知道甲醛不仅来自家具,还可能存在于窗帘、壁纸、地板等装修材料中。消费者需综合控制室内承载率(家具表面积与房间体积比例)。
当前“无醛”宣传存在明显误导性,但全面禁止可能抑制技术创新,最后,这个问题抛给您,家居行业是否应该禁止“无醛”宣传?